□本報記者融資阮占江
  □新成屋本報通訊員戴成龍
  先後8次被評為湖南省綜治工作先進縣市區;今年3月被評為全國法治縣(市、區)創建活動先進單位;今年5月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。近日,《法制日報》記者在湖南常德採訪時發現,雖然地處核心城區,人口較多,各類矛盾相對複雜多發,但該市武陵區堅持把平安建設與經濟工作同部署、同檢查、同督導、同獎懲,堅持以“民本”思路為引領,通過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、在湖南率先設立社會安全防控辦、打造立體化防控網絡等系列舉措,有效夯實融資了平安建設的基層基礎,取得了群眾滿意社會安穩的良好效果。
  “平安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,既要齊抓共管、整體推進,又要善於找準著力點和切入點,找好抓手。為此,武陵區在推進平安建設過程中堅持以民為本,在順應民意的同時巧借民力,通過整合黨員幹部、基層組織、市民群眾蘊含的力量,把無限的民力轉化為平安建設的合力。”武陵區委常委、政法委書記李宗翰告訴《法制日報》記者,近年來,武陵區通過創推綜治維穩“一崗三責”、法治建設促發展、重大決策“四個不出台”(即不能使多數群眾受益,得不到多數群眾理解支持的決策不出台;違反市場經濟規律的決策不出台;前期工作沒有做好,花店可能引發社會震動的決策不出台;具體措施不細緻,相關政策不連貫,可能引發新問題的決策不出台)等制度或方法,建立健全了平安建設的制度基礎。
  城西街道是武陵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的試點單位。近年來,城西街道開發了信息平臺,支票貼現按照“1+1+N”模式配備網格力量,即每一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管理員、一個網格黨支部,加上“N員”——政策法律宣傳員、社情民意聯絡員、矛盾糾紛調解員、問題隱患排查員等。網格管理員、網格N員通過定期會議、走訪居民等多個渠道收集居民需求及有關情況,錄入社區工作站終端,上報街道指揮中心分流處理,實現了人在網中走,事在格中辦。網格內社會管理服務事務,按照排查、登記、派遣、辦理、反饋、核查、評價、結案歸檔的流程進行標準化處理,系統自動綜合分析事件實時動態趨勢,及時督導各站辦所、網格內事務的處理工作,反映各站辦所、網格工作人員工作情況,將各網格、各站辦的工作情況自動打分排序,真正實現工作績效“一網考”。
  家住夏家壋社區第1網格62歲的李珍雲老人是一名低保人員,網格管理員、支部兼職委員對她進行例行走訪時,發現她前幾天中風,半身不遂,便迅速為其聯繫到城鄉醫療救助“一站式”結算定點醫院就診,並上報街道,及時發放2200元臨時救助,為其解決了實際困難。
  “將支部建在網格上不僅將基層黨建和創新社會管理進行了有機融合,可以做到第一時間發現、處理、解決問題,更好地為居民服務;而且可以實現‘小問題不出網格、一般問題不出鄉街、老大難問題不出區’的工作目標,將各種社會管理專群力量進行整合,形成‘一格多員’的協同服務和治理模式。”李宗翰介紹說,這種網格化管理即將在武陵全區鋪開。
  “創建平安家園,需要打造一個立體化的防控體系和網絡,實行專巡專防,群防群治。”武陵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向立龍告訴記者,為倡導大防控理念,武陵區在湖南省率先設立了區社會安全防控辦,將社會治安安全、食品藥品安全、交通安全、生產安全、環境安全整合納入,統一協調調度。同時,在治安防控方面進行了人防、物防、技防的有機結合,互為補充。
  平安不平安,群眾的感受最為直接。武陵區堅持把群眾需求作為平安建設出發點的同時,堅持將群眾滿意作為評判創建績效的落腳點、試金石、晴雨表。據介紹,為有效化解社會矛盾,武陵區不僅建立了鄉鎮街道群眾工作站和社區群眾工作組,而且建立了“三調聯動”大調解機制、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繫會議工作機制和早發現、早研判、早謀劃、早化解的“四早”預警機制,有效化解了各類社會矛盾,維護了全區的平安穩定。
  (原標題:立體防控網絡夯實平安基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g62rgjgv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